Singapore Hok San Association Singapore Hok San Association Singapore Hok San Association

关于我们

新加坡鹤山会馆国术醒狮团简介


舞狮,有南北之分。据前人记载,于唐代已问世,称为狮子舞。当时只限于宫中表演,专供皇亲贵族寻欢作乐,有研究者认为,唐狮子舞应与今时北狮类型相近。南狮,多认为起源于岭南,除纯表演性质外,又有唯其独有的菜青活动。传至新加坡后,更上一层楼,发展到与粤剧(广东大戏)配合,演出当时颇吸引人的狮剧。然因社会及时代的变迁,而无法发扬光大,为狮艺界一憾事。

于1920年,李怡生在新加坡发起和组织"怡怡堂瑞狮团",并亲自任教。南狮界最负盛名,有狮王之称,冯庚长公的狮艺,就是这样传到新加坡的。怡怡堂每逢清明,重阳二节,都到"广惠肇碧山亭,居新三属粤人总坟",祭祀本邑先贤,逢喜庆事,都舞狮去庆贺。这是在新加坡出现的第一头醒狮,令群众感到新鲜、惊奇和仰慕。

1939年,鹤山同乡会成立,"怡怡堂瑞狮团"也即改为"鹤山会馆醒狮团"了。及至日寇南侵,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所有华社团体都被逼得停止活动。到1945年日寇俯首投降,鹤山会馆亦被邀请参加"光复游行",派出舞狮队将和平到来的喜悦撒满狮城,当日鹤山狮雄姿照片,今仍张贴于圣淘沙旅游胜地二战展览厅,以供游人观赏。此历史性照片亦成为历史档案中珍贵资料之一。

1945年抗战胜利,犹如喜悦撒满大地,人间又充满幸福希望,鹤山会馆及醒狮团也恢复活动,当时由施春荣先生任狮团部长,由庚长公的再传弟子、李怡生师傅的衣钵传人吕新尧先生(鹤山市共和镇丰塘村人)任狮艺指导,吕师傅精蔡家拳术,乃新加坡的武林名家。 另武术指导还有吕荣添,曾宝珊两位。

依与吕新尧师傅同代的鹤山会馆前辈口述,目前鹤山狮团舞狮时或击鼓演奏时所打之鼓点,乃由吕师傅所改进革新。鼓声洪亮清晰,极能激发喜庆欢乐气氛,更能点缀出狮艺中狮子的威猛雄姿。此鼓点已为东南亚各舞狮团体所普遍接纳使用。又以前辈们口述资料为依据,现今,鹤山会馆醒狮团狮子的外形亦于此时由几位前辈联手改造,包括改狮头嘴形,把微卷嘴唇回复'自然状态' (圈内人称之为鸭嘴),去露牙示威形象,须眉全亦改成雪白色,祥和庄严,不怒而威,充满瑞气。狮身也从原本的12尺长,缩短成6尺,狮被(盖于舞狮尾表演员身上为狮子身体者)绣上三角形黄黑斑纹,再以白兔毛绲边,或整张织满似兽毛长丝,舞狮头尾表演员都穿与狮被同色裤子,并于从离膝盖约6寸往下绲白兔毛或似兽毛长丝,所穿鞋子形状如狮子爪,如此配备,表演时头尾相顾配合,狮子形状动作,逼真生动献于观众眼前。

当时,拜师学艺者众多,皆爱好狮艺和武术的青年,有李锡泉、何启成、何沃安、李权、李忠、梁肇富、吕耀斌、温泽安、锺胜、李廷扬、李廷浩、黎维发、李朝开、胡景均、黄沃辉、黄锡峰、何家煌、李炳鸿、梁亚细、郭荣、李洪沛等,都随吕师傅习艺,名师出高徒,传艺者谆谆教导,习艺者孜孜不倦,大家都铭记吕师傅的教诲,勤学苦练,逐成此艺大师,继前人心血,传承文化,光大传统。如吕耀斌先生,除连任三届新加坡全国狮艺竞争赛评判外,还先后担任三个狮团的教练和四个狮团的顾问,可谓德高望重的狮艺界名家。梁肇富先生,从十五岁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在鹤山狮团击鼓艺术,鹤立鸡群,素有“鼓王”之称。他于1976年新加坡、日本、韩国三国击鼓大汇演中,技压全场。于1979年东南亚击鼓大会上,独击三面大鼓,手、脚、口并用,报纸形容他"手击鼓面为雷鸣,脚踏鼓面,回身旋步,口咤风云变色"。中西各报大字标题刊登报道,"东南亚鼓王"之名不胫而走,名噪一时。

1949年为庆祝"新加坡鹤山同乡会"(1952年易名为新加坡鹤山会馆)成立10周年,鹤山狮团在新世界游艺场公开表演。这次公开表演,由于创新独特,合舞狮艺术与粤剧于一台演出,并编成一有故事内容,情节扣人心弦的剧目。顿时,震惊狮城,不但吸引了粤剧舞狮爱好者,亦吸引了众多好奇者。由于训练有素,人才济济,技艺精湛,狮团成员个个都"食过夜粥"(即练过武术),阵容鼎盛,演出十分成功并获观众好评。在表演前数天,报章已广为宣传,家喻户晓,至演出之夜,人潮如流,交通为之阻塞,要烦警车开路。是晚演出的有"醒狮回头望"、"登山遇青"、"双狮会"、"樵夫遇难"、"少侠战双狮救樵夫"、"少侠伏双狮回山"等六个节目。精湛的武功,非凡的狮艺,卓越的鼓点,轰动了整个狮城,名声大振。

时隔一月,鹤山同乡会为筹募救济世界难童基金,其狮团又在新世界游艺场义演,表演了"仙骑逆狮师下凡"、"书生赴京"、"仙骑深山修炼失珠"、"仙童得球戏蛮狮"、"单刀侠伏狮回山"等五个节目,又一次震动了星洲。"新世界"的主持人非常赞许,各界报章大力报道,把这次演出誉为"本邦有史参来狮艺的最高峰"。当时的报章,便把鹤山狮称为"狮王"了。

1952年春节期间,鹤山狮团循例在大坡一带采青。到牛车水区时,在万拿街娱乐堂大门前,有人摆设了"后花园种竹"的采青阵,同时又有人在沙莪街星华剧社楼下摆下了"佛门阵"青,据说采青阵是粤剧已故名伶李元亨精心设计摆设的,其目的都是想考验"鹤山狮"的艺术智慧和武功,用心可谓良苦。这两个阵,都被鹤山狮团以高超智慧、娴熟狮艺,卓越武功一一破解。经此一役,狮团的声誉更隆,各会馆又纷纷成立狮团,聘请鹤山狮团成员为教练或顾问。

1953年元宵节,邵氏机构在新世界游艺场主办游艺晚会,特邀鹤山会馆醒狮团前往表演,当晚表演的节目为《瑞狮报吉祥》,内容分为"喜神戏雄狮"、"双狮戏绣球"、"雄狮庆丰年"、"猛狮闹远宵"等节目,十分精彩。这次,由鹤山的舞狮前辈,以灵巧功夫在围墙上表演多种翻身跳跃,难度极高,矫健敏捷,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动作,快时如万马奔腾,慢似潺潺流水,急像风雷激动,静若老僧入定;鼓声则抑扬顿挫,跌宕有序;只见惟俏惟妙的狮形猫步,又在进入游艺场大门后之竹丛顶上,以灵活动巧妙之高难动作,采下高青,观众掌声如雷,叹为观止。当场有名家兴致挥毫,大书"狮王之王"四字,赠给鹤山狮团。次日,各华文、英文报纸,纷纷刊出《狮王出巡》、《共庆元宵》等大标题,又再一次称鹤山狮为"狮王"。之后,"狮王"的美誉便成众所公认。

1999年3月,新加坡鹤山会馆组织"回乡文化访问团"返鹤山访问,狮团也随行。3月29日在鹤山市体育馆表演"狮子出洞"、一人击三面大鼓、与旗艺(一人以前额顶起一面大旗)等。使鹤山乡亲大饱眼福。庚长公的一位第三代弟子、狮艺教练说,久闻新加坡的鹤山狮是狮承庚长公的,狮艺超群,享誉东南亚,有"狮王"之称,现在亲眼见到,果然名不虚传,其狮路、鼓点和我们的极为相同,本出一脉,他们的狮子造型,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真是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师出同门,感到份外亲切。


文章内容来自:"鹤山市政府网、前人口述历史及鹤山会馆成立62周年暨醒狮团成立82周年纪念特刊"。

中国鹤山資料:


鹤山建制于清朝雍正10年(1732),到1993年撤縣為市,因當地山形似鹤而得名。鹤山市在廣東省廣州的西南方约60公里,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據江門五邑北户门户,與南海,顺德,隔系江相望,去香港或澳門约一个多小时車程,鹤山港可停泊3000噸貨輪,直達香港。鹤山市縂面積,110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萬,常住人口55萬,旅居港澳和海外的同胞也有36萬。鹤山市轄11個鎮:雅瑶鎮,古劳鎮,龙口鎮,桃源镇,鶴城鎮,共和鎮,址山鎮,運鄉鎮,宅牾鎮,和双河鎮,以及一個沙坪街道辦事處。

鹤山市第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在鹤山劇院隆重召開。市長黄國常代表市政府向大会做《政府工做报告》,他指出:2007年是我市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设现代化山水園林城市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會議的各項目標和任務,實現了開好局,起好步的縂體要求。

报告指出,2008年是我市全面贯撤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谐的重要一年。今年爲了實現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预期目标必须努力抓好六面的工作:一,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為契機,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二,以完善基礎设施建設為重點,加快現代化山水園林城市建設步代;三,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加大建設社会主義新農村力度;四,以解决民生問题為核心,推進社會和諧發展;五,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推動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六,以建設廉潔高效務實政府為目標,進一步提高政府效能。

(鹤邑海外聯誼會出版 聯誼之聲第15期)

注:自2009年1月1日開始,鹤山市改為江門市下的區